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推保国寺保护与发展案例遵循“多学科交叉、跨领域共研”的理念,围绕保国寺“遗产保护管理”和“专题博物馆”两大主责主业,不断探索以高校院所为主体的外部科研集群合作模式,从建筑遗产价值认知、传统文化技艺交流、预防性保护管理等角度策划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案例基于保护管理科研成果的转化利用,构建了保国寺大殿木构信息数据库,形成每个构件独立身份信息的小颗粒度管理模式,研发了气象风险管理预警应用平台,充分利用十余年的海量监测数据分析设定预警阈值和级别,建立起及时预警、流程处置、逐级落实的高效应急模式,促进监测数据的精细管理和跨平台调用,实现保护管理的智慧化、高效性。
利用遗产价值研究成果,聚焦“宋韵木构建筑文化”打造固定展陈体系、策划系列临特展览,将原真性保护展示、叙事性展陈、数字多媒体技术、移动AR导览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传统建筑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的展示传播路径,自主研发“小小国宝守护人”“保国寺古建之旅”“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海丝遗产地寻访”等特色研学课程、文创教辅、自编教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