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扎实推进
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中国文物报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四普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全省上下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谋划、创新方法、深化联动,全力推动“四普”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从建立普查队伍到完善普查机制、从部署培训到启动推进、从区域试点到全域展开……河北省文物普查呈现出有序、规范、高效的特点,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已顺利完成,第三阶段工作扎实推进。全省33943处“三普”文物全部完成复查,新发现文物达万处。

高标准筹备,各项工作全面有序铺开

各级普查机构及队伍快速组建到位。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省政府副省长任双组长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领导下,河北省四普办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在全国较早完成省、市、县三级普查机构组建任务,全省179个县级普查单元持续充实普查力量,共组建普查队伍246支,普查队员1537人。保定市,邯郸市广平县、魏县和张家口市赤城县以文物普查为契机,单独成立文物保护研究所,进一步充实文物保护队伍。

政策保障有力有效。编制印发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并指导市、县两级普查机构编制印发本级实施方案和宣传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普查任务、技术路线与实施要求。2024年6月13日,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暨全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推进会召开,全面落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下步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普查基础数据逐步完善。全面梳理“三普”以来考古工作和革命文物、石窟寺等专项文物资源调查和各类区域性专题调查中新发现的文物线索并建立新发现线索清单。持续向社会征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同时将33943条原“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和新发现线索清单全部预先录入普查系统,为实地调查阶段打下坚实基础。

普查经费落实到位。按照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印发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经费保障方案》要求,联合省财政厅转发该方案,各级普查机构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落实专项资金,保障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河北省、市、县三级累计落实普查经费4793.7万余元。

普查试点亮点突出。选定张家口市蔚县、衡水市景县、邯郸市武安市作为省级普查试点,先试先行,探索实地调查阶段工作经验。试点过程中,三地共组建普查小组10个,普查队员37人,对4个乡镇166个村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实地调查,其中复查198处,新发现45处,为河北普查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印发工作简报,宣传推介河北省普查试点工作做法。

普查培训全面覆盖。为了提高普查业务水平,河北省组织29名省市级普查骨干参加全国普查培训班并结业;在实地调查启动前,各级普查机构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全省文物普查队员培训全覆盖。在实地调查阶段攻坚之际,河北省四普办组织开展“四普”阶段性总结与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国家普查办业务组、数据组专家结合全国普查中的疑难问题,对全省各地普查骨干集中授课,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实地调查工作

实地调查稳步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启动以来,河北普查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山野、走村访户,通过实地探查、精确记录,竭尽全力为“四普”工作开展贡献力量。2024年8月底,邯郸市成安县顺利完成“三普”登记文物复查工作,为河北省首个完成复查任务的县区;11月底,秦皇岛市全面完成“三普”登记文物复查工作,为河北省首个完成复查任务的地市。

开展全域指导督导。为了压实地方责任,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的文物普查体系,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格局,河北省成立了9个指导督导组深入一线,对全省179个县级普查单元开展全覆盖的指导督导工作,对各地普查成果抽查核实,对普查工作存在的困难进行调研指导。

加强全过程质量控制。2024年底,组织普查专家分批开展普查数据质量核查工作,印发《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样表及著录说明》,指导各地实地调查及数据填报,进一步细化普查标准,提升普查数据规范。今年7月份以来,对全省重点县级普查单元开展数据质量实地核查工作,目前已全面完成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及辛集市、定州市、雄安新区的实地抽查核查和数据互检;同时,通过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综合管理系统对全省普查数据进行逐条审核,目前已完成第一轮审核工作,并及时将审核意见反馈各级普查机构,进一步修改完善。

强化智力支持,及时建立、增补普查专家库。建立完善河北省四普专家库,对各地旧石器古文化遗址、明以前木结构古建筑、文化景观、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疑难复杂问题,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所涉及的新发现和消失文物、文物认定、分类、年代确定、价值评估、信息采集、整理和报送等工作提供业务咨询和技术支持。

深入对口支援,助力西藏、新疆“四普”。应西藏阿里地区、新疆第二师铁门关市文旅部门邀请,选派专家团队支援指导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入文物普查一线,就文物认定、范围辨识、数据采集等普查标准方面及组织分工、设备使用、软件操作等实际操作方面给予专业技术支持,为阿里地区、铁门关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河北力量。

多方联动,深入构建贯通体系

深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河北省财政厅加强普查经费保障,支持普查工作开展。河北省四普办会同省国资委、省工信厅等成员单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相关领域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明确普查合作领域与重点,将各部门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向基层传导;同时,梳理完善省水利厅、工信厅、商务厅、住建厅等部门提供的相关领域文物线索,形成清单并分发至各地,要求逐一开展实地调查。

跨行业合作,科技赋能文物普查。河北省文物局与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进行沟通对接,加强统筹协调,科技赋能文物普查工作,并联合省地矿局印发通知,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凝聚工作合力。邯郸武安市积极对接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合作高效开展普查工作;承德市文物局与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完成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文物普查工作;秦皇岛市文物局与省地矿局第八地质大队密切配合,合作完成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耀华玻璃厂旧址文物实地调查;张家口市桥东区、康保县等,邢台市和清河县,以及沧州市分别与当地地矿局属单位开展不同层次合作。

深化院校合作,促进交流互鉴。秦皇岛市组建了由6所驻秦高校教师参加的“考古青年普查队”,对新发现文物线索进行走访调查及初步认定;衡水深州市招募考古、文博、历史等相关专业返乡高校学生参与实地调查;邯郸永年区通过高校宣介会、定向选调等方式,为区文物保护中心引入硕博专业人才,武安市、邯山区积极与河北工程大学对接合作,不仅推动当地“四普”工作开展,而且促进院校师生教学相长。

引入社会力量,充实普查队伍。石家庄、保定、邯郸、唐山等市的部分县区结合当地普查实际,引入第三方机构专业力量,推进普查工作。

创新工作方法,打造河北亮点

加大文物新发现力度。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工作要求,相继印发《关于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调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近期四普重点工作的通知》《关于高质量推进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加大文物新发现调查力度,以地毯式清查的方式,对重点区域、符合文物认定标准的普查对象全面调查。

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根据河北省文物资源分布和特点,组织实施了长城、大运河、早期铁路交通、太行山沿线等专项调查,特别是由河北省牵头,联合山西、河南、北京等省市文物部门印发《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太行古陉专项调查总体方案》,得到国家普查办高度重视。目前,河北省各专项调查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8904处,其中复查“三普”文物3096处,新发现文物5808处。

推进重点区域和重要类型普查。根据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工作指引,河北省开展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千年古县等为重点区域,近现代工业遗产、纪念馆及博物馆为重要类型的普查工作。全省涉及576处重点区域,共普查文物5640处,包括复查“三普”文物4912处,新发现文物728处,文物新发现率达12.9%;梳理出重要类型线索112条,包括复查“三普”文物49处,新认定文物12处。

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影响

“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省普查办持续加大宣传力度,保持宣传热度,建立信息联络员机制,形成上下贯通、覆盖广泛的信息渠道,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报道,生动反映河北文物普查过程。

打造多维度宣传阵地。在省文物局官网、河北新闻网等开设四普专题网页和专栏,打造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报道阵地。

丰富宣传形式。通过简报、报刊、网站、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发布文字、视频等,宣传全省各地“四普”工作进展及普查工作亮点,目前河北省共发布“四普”宣传信息2500余条。启动“四普”宣传微纪录片、短视频项目,全面展示河北“四普”过程中重要成果及典型人物故事。

拓宽宣传渠道。新华网、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等国家媒体,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河北新闻网等省级主流媒体,全方位宣传报道了河北省在实地调查过程中的先进事迹,展现了河北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的优秀经验,其中沧州黄骅市18岁高中生李东林作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志愿者的先进事迹被新华网专题报道。

创新宣传活动。设计并启用“四普”LOGO,展现河北省“四普”精神标识。设计制作“四普”宣传品,将宣传海报近6万份分发至各市、县(市、区)文物部门,在各行政村、街道办张贴,将宣传折页5000余份分发至各级各地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向广大群众科普普查知识。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北主场城市活动为契机,举办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成果展,展现“四普”阶段性成果的宣传片在河北日报等平台播放。

自“四普”工作开展以来,河北积极尝试,不断积累经验,总结举措模式,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下一步,河北省将按照国家、省两级普查领导小组工作安排部署,细化工作计划、明确普查任务、压实各级责任,全力做好“四普”第三阶段的文物认定、登记和公布等各项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2.57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