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其一生的座右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心怀伟大抱负奋勇前行。不久前,在湖南省湘潭市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结合正在展出的“天下事 少年心——左宗棠在湘潭”展览,以“一副对联背后的故事”对湖湘名人左宗棠及湖湘文化进行解读,赢得众多参观者好评。
“天下事 少年心——左宗棠在湘潭”是湖南省“省市联动”体系改革暨全省博物馆“湘见万年”展览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湘潭市博物馆“天下事 少年心”湖湘文化系列展览之一。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指导,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湖南图书馆、湘潭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共同主办,长沙市博物馆、株洲博物馆(株洲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湘潭市博物馆承办。展览期间累计吸引游客23万余人次。
展现左宗棠成长历程与精神世界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其精神图谱的源头却在湘潭。
道光十一年(1831),19岁的左宗棠来到湘潭隐山桂在堂,次年八月与周诒端正式成亲,32岁时(道光二十四年)举家迁回原籍湘阴。他在湘潭期间,是其积累知识、养成性格、收获爱情、广交朋友、增长才干的13年。
“天下事 少年心——左宗棠在湘潭”展览分为四个单元,“文脉滋养”展现了周氏家族文化对左宗棠的熏陶;“经世之学”呈现他在实学领域的钻研成果;“命运伏笔”讲述他与诸多名臣的交往及其深远影响;“精神永存”则着重体现他从科场失意到建立丰功伟绩的精神转变。这些单元相互关联,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左宗棠在湘潭的成长历程与精神世界。
展览以左宗棠在湘潭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出对联、书信、生活物件等文物文献120件(套),其中有32件(套)为首次展出,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左宗棠的治学精神和家国情怀。
构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场域
步入展厅,众多观众被湖南博物院藏品“左宗棠写给岳母王慈云的信”深深吸引,驻足凝望。信中有他对岳母的问候、对自身近况的描述,还有对时局的看法等。展柜中同步陈列的左宗棠写给舅子等人的其他信件,也充分体现了左宗棠与周诒端的伉俪情深,以及他与岳家人相处之融洽。
“六十老爷招个郎,湘阴来个左宗棠。七年吃掉三仓谷,一觉睡烂两张床。”这是曾在坊间流传的一个顺口溜,从侧面描绘了13年寄居湘潭周家的左宗棠,虽遭遇“三试不第”,但却得到了周氏家族的文化滋养。“桂在堂”给予左宗棠的不仅是避风港,更是将儒学经世理想付诸实践的空间。周氏家族的包容与才学,令困顿书生得以深耕经世之学,将乡野蛰居化作“心忧天下”的基石,为其日后功业铸就精神底色。
展览设置了三处场景,其中在展厅中厅,复原了周氏家族在隐山桂在堂的房屋场景。其次,复原了“湘江夜话”以及“渌江书院”的场景。通过展览及场景设计,观众可直观了解作为第二故居,“桂在堂”是左宗棠一生辉煌的真正起点,切身感受其“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和远大抱负,进而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精神。
与此同时,湘潭市博物馆在展览期间举办的“劳动最光荣·我是耕读小传人”主题社教活动,以“观展+课堂+实践”的形式,带领孩子们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耕读之旅。讲解员以左宗棠“耕以养身,读以明道”主题,结合展览生动讲述古人勤耕苦读的故事。他们动手抄写左宗棠家书、制作箴言书签,在笔墨间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意。
多通道走进左宗棠在湘潭的岁月
为增强观众的观展体验,湘潭市博物馆设计并设置了电子屏互动体验机。通过触摸交互、多媒体展示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增强观众参与感,丰富展示内容,提升教育效果,让展览更生动有趣。据介绍,电子屏互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知识水平的观众提供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服务,使观展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此外,湘潭市博物馆精心打造虚拟线上展厅,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高度还原了左宗棠展览的实景空间。公众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地“走进”博物馆观展,突破了传统展览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同时,该线上展厅还整合了博物馆的精品展览资源,包括历史文物、艺术作品等,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时,更深入了解湘潭的历史文化。
“左宗棠的精神,是湖湘文化的生动体现。他心忧天下的胸怀、敢为人先的勇气、实事求是的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与湖湘文化的内涵高度契合……”展览期间,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及左宗棠研究爱好者齐聚一堂,围绕左宗棠在湘潭的成长经历、思想形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会者通过主题发言、互动交流等形式,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见解,进一步挖掘左宗棠与湘潭的深厚渊源。研讨会不仅深化了对左宗棠精神内涵的理解,也为湘潭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作者单位:湘潭市博物馆)